埃里克森的刻意与庄子的不刻意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3

所有的成就几乎都来自于刻意练习。当我们谈论着各类神童、各种天才的传奇故事的时候,呈现的只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结果,却有意或无意的忽略着他们背后的努力。

其实,每一个天才的成功,他们的努力都超过了常人。

每一个平庸的个体,如果有好的老师指导,加上自己方法得当的重复练习,你就能像天才那样,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而且更让人欣喜的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晚,无论你现在9岁、29岁、49岁还是69岁,只要你现在开始去练习,用得当的方法。

《刻意练习》这本书不是心灵鸡汤,所阐述的原理与方法来自于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潜心数十年的研究。

用得当的方法进行练习,怎么知道自己的方法是否得当?当然这就离不开好的老师。好的老师告诉你好的方法,纠正你的错误,鼓励你的进步。

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成为莫扎特、爱因斯坦或马斯克,但在每一个年龄段,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庄子三十三篇中有一篇就叫做《刻意》: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庄子的这个“不刻意”讲的是心性修养,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然而要达到庄子所说的“不刻意”的境界,正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经历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的人生历练,然后才有可能达到庄子所说的“不刻意”。

其实庄子还有一篇《达生》,讲的是痀偻承蜩的故事。孔子去楚国,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竹竿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捡起来那么轻松。

孔子说:“先生厉害啊!有技巧吗?”

驼背老人说:“当然啦。我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叠起两个小球而不掉下来,那么失手的情况就很少了;迭起三个小球而不掉下来,就基本十拿九稳;迭起五个小球而不掉下来,也就会像在地上捡起来一样容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但我一心只专注于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受外界的诱惑,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看看,同样是庄子,一篇文章刻意一篇文章不刻意,其实,庄子和埃里克森讲的道理有什么分别呢?

 $迈瑞医疗(SZ300760)$ $科大讯飞(SZ002230)$ $恒瑞医药(SH600276)$ 

全部讨论

04-07 19:35

大道相通

2022-09-01 08:57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