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杰锐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折戟:“核心”不强,“血脉”不活,研发投入八成用来发工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2年6月30日被深交所受理,2023年12月7日走到上市委审议会议关口却因重大事项被取消审议的苏州杰锐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锐思”),于近日(2024年4月11日),以主动撤回申报材料的方式终结了其IPO之旅。

杰锐思主要从事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包括智能检测设备和智能生产组装设备(线),下游客户涵盖3C电子产品、新能源和半导体等多个行业。

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2022年开始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出现一定回落。2020 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杰锐思3C 业务领域实现收入分别为2.23亿元、2.62亿元、4.50亿元及0.93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51.41%、47.00%、71.75%及 48.49%,公司2023整年在3C业务领域业绩下降风险较大。

创业板对拟IPO企业的定位便是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下游市场需求疲软的转变给杰锐思业绩的可持续性带来重大冲击,同时,公司对税收优惠存在较大依赖、近几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呈波动下跌趋势,无不揭示杰锐思的未来成长性充满变数。此外,杰锐思在研发创新方面也遭到交易所多番问询,无疑也是令其IPO折戟的重要原因。

撰稿/朱之炎

编辑/刘铭泉

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利润超两成来自税收优惠

据招股说明书,杰锐思报告期内营业收入金额分别为4.34亿元、5.57亿元、6.27亿元和1.91亿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2.85%、39.07%、39.97%和 34.18%。2023上半年的营收表现较差,毛利率更是比2020年下降近9个百分点。

相较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杰锐思的业务规模较小。报告期内,同行业可比公司营业收入均值分别为26.60亿元、39.71亿元、54.99亿元和24.22亿元,毛利率均值分别是41.29%、38.50% 、40.55%和41.46%。

2023上半年,杰锐思(34.18%)在盈利能力上显著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41.46%),交易所在审核问询函中也要求杰锐思就报告期内毛利率变动情况充分说明。

杰锐思回复称,其盈利指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是营业收入结构变动且不同产品间毛利率差异导致。2021年度动力锂电生产设备(线)销售占比上升较多,该业务仍处于市场开拓期,毛利率低于其他的智能生产组装设备(线)业务,所以使得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

此外,交易所对杰锐思税收优惠依赖问题进行了问询。报告期内,杰锐思享受的税收优惠总额分别为1438.18 万元、2334.90 万元、1697.27 万元和 1394.81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8.97%、36.20%、20.25% 和-623.81%。

在IPO审核实践中,税收优惠金额尽量不要超过企业当期利润的20%,如果超过这个数字,就容易被判定存在税收优惠依赖。而杰锐思税收优惠的占比在2020年度高达48.97%,直到2022年仍有20.25%。

杰锐思解释称: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同行业公司普遍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持续性;公司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利润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对税收优惠不存在重大依赖。

但是这个解释能否得到交易所的认可,恐怕是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毕竟政策是一样的普惠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却不尽相同。

发明专利仅20项,研发费用超80%用来发工资

创新性是创业板企业的一项关键考量指标,而研发投入是影响企业创新性的重要因素。

报告期内,杰锐思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103.64 万元、6916.61 万元、7306.72 万元和 3657.99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11.76%、12.42%、11.65%和 19.12%;公司共计拥有研发人员 293 名,占员工总人数比例为33.68%;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获得境内授权专利 264 项,但是其中发明专利仅有20项。

作为杰锐思的同行业可比公司,科瑞技术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2.30亿元、3.71亿元、4.02亿元和1.81亿元,拥有研发人员946人,发明专利77 项;博众精工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3.71亿元、4.62亿元、4.94亿元和2.39亿元,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886人,专利总计1114项(下图)。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由于杰锐思公司规模较小,不仅研发投入无法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较,其发明专利数目也难以抗衡,在如此悬殊的规模优势面前,其研发投入带来的产品核心竞争力恐怕要打个问号。

同时,杰锐思研发费用构成也存在颇多疑点。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合计薪酬分别为4197.27万元、5656.22万元、6189.92万元和3157.60万元,占各年研发费用80%以上;而直接材料的损耗仅分别仅为61.32万元、121.48万元、198.76万元、65.68万元,占研发费用比例分别为1.20%、1.76%、2.72%、1.80%,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实际情况较为悬殊。

以2022年为例,杰锐思研发人员合计薪酬占研发费用比例为84.72%,而行业均值74.37%;杰锐思直接材料占研发费用比例为2.72%,而行业均值为14.84%。

图片来源:公司对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的回复

这样的情况实在令人费解,什么样的工业化实验和研发,几乎是可以凭空进行,仅用少量的材料即可收获成功的果实?

杰锐思解释称,与同行业相比,研发费用中直接材料占比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是公司业务规模相对较小,部分业务尚在开拓阶段,因此在技术及设备的研发过程中专注于以客户需求或潜在需求为导向,研发工作以方案设计、工艺优化为主,因而公司研发费用中直接材料占比相对较低;公司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占比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是公司研发过程以方案设计、工艺优化为主,主要涉及研发人员的软件编程、方案模拟、设计、优化等工作,对人力耗用相对较大。

杰锐思这样的解释略显牵强,也难怪交易所在历次审核问询中都专门提及该问题,并要求公司进一步解释说明。

“造血”机能差,现金流问题堪忧

企业经营获得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的“造血”功能,这亦是企业的生命线。如果一家企业长久以来上面一直欠着供应商的钱,下面也一直收不到客户的钱,那么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肯定会受到不利影响。杰锐思报告期内就存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低于档期利润或大额为负数的情形,在公司经历的两轮问询和一次落实审核中心意见中,交易所三次都对应收账款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问询。

报告期内,杰锐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592.41万元、-5466.24万元、-1932.63 万元和 6247.86 万元,占当期净利润分别为 111.87%、-87.48%、-23.27%和 2,658.12%。

同时,公司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 1.80亿元、3.34亿元、 3.98亿元和 3.32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41.38%、59.97%、 63.48%和 173.65%,高企的应收账款给企业的现金流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以公布的细则来看,现金流的问题恐怕还是源于公司存在较多赊销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杰锐思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33、1.97、1.39和0.40,而行业可比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值分别是2.40、2.53、2.83和1.04。杰锐思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且显著低于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此外,报告期内,杰锐思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 2.25亿元、2.81亿元、4.29亿元和1.3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51.89%、50.41%、68.40%和70.12%,金额与占比均较高。而这五大客户对应的应收账款占比也不低,2020年期末应收账款占比总计达到46.04% ,2021年期末应收占比总计达到52.46% 。

综上看来,杰锐思应收账款高企的问题暂时没有改善的趋向,现金流隐患较大,相对较小的业务规模和研发费用投入,都使得其难以形成同行业占据优势的核心产品竞争力,这恐怕也是其不得不仰赖大客户,行业内话语权较低的原因之一。

声明: 本文素材均来自公开资料,文章仅供参考,不作投资建议。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更多IPO资讯请关注《华财信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