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2022年度报告解读及逻辑推演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3喜欢:11

伊利股份2022年度报表解读及逻辑推演。

公司液态类乳品零售额市占份额为33.4%,稳居细分市场第一;婴幼儿配方奶粉零售额市占份额为12.4%,跃居细分市场第二;成人奶粉零售额市占份额为25.3%,位列细分市场第一;奶酪业务的终端市场零售额份额比2021年提升了3.5个百分点;冷饮业务市场份额保持市场第一,连续28年稳居全国冷饮行业龙头地位。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31.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37%,净利润93.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71%。

公司液体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49.26亿元,同比增长0.02%;销售量9,494,903吨,同比减少-1.23%。

公司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2.60亿元,同比增长62.01%;销售量345,661吨,同比增加36.63%。剔除合并澳优乳业的营收,实际营业收入增长20%(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

公司冷饮业务营业收入95.67亿元,同比增长33.61%;销售量597,539吨,同比增加26.3%。

以上大家看的是比较靓丽的部分数据,再看看下面:

应收账款2021年19.58亿,2022年30.88亿,同比增长57.65%。

销售费用2021年193亿,2022年229亿,同比增长18.6%。

存货2021年59亿,2022年148亿,同比增长150%。

有息负债2021年186亿,2022年406亿,同比增长11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2年134亿,2021年155亿,-13.57%。

人工平均薪酬21.5万,同比增长15.2%。人工成本上升、折旧比例大幅上升、付息利息上升.....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越来越沉重了吧。收购澳优乳业花费87.34亿,持股比例59.45亿,澳优乳业净资产是72.34亿,期末净亏损2700万。也就是说当时收购时给澳优的估值是147亿,按市净率算是2倍,按市盈率算544倍。这次国际化收购是划算还是吃亏还是你自己说了算,如果是我的话,这个澳优公司的股票,这个价位我是不会买的,除非我看到了他的业绩好转的反转趋势才会买。

下面我们再看看伊利股份的整体的资产效率到底怎样?我是这样算的:应付账款+存货+预付款+使用权资产原值+生物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原值+无形资产原值,把他们加起来总的是822.38亿。这些是做这个生意必须占用的钱,而占用这么多的钱,实际挣来的税前核心利润是多少呢?我大概算了下是95亿。资产效率是11.55%。我们再看看前几年的伊利财务数据:伊利在2018年营业收入800亿,营业利润77亿,挣这些钱所占用的资金334亿,资产效率是23%,两组数据对比一下,就可以明显看到自己这几年效率越来越差,应收增长和存货增长跟营业收入增长及净利润增长严重失调,而且这几年伊利固定资产扩张明显,固定资产原值来看2018年254亿,到2022年底就达到535亿。

投入这么多,最终钱得收回来,不是说不应该投这么多,而最终的答案还是市场说了算,下面我们就到市场去走走,利用逻辑推演逐个分析伊利股份各个业务板块的后期发展。

首先,伊利最大的业务板块是液态奶,2022年是849.26亿元,同比增长0.02%;销售量9,494,903吨,同比减少-1.23%。液态奶的市场渗透率是最高的,每年回农村过年,走亲访友,亲友家里只要有老人小孩,特别是孩子,都会带一箱牛奶过去。农村集镇上现在也有超市出现了,农村超市里都是卖的是质保期比较长的液态奶,而质保期7天-15天的几乎没有,这是因为农村村镇市场的人口集中度、消费能力、消费意识导致这种短质保期的奶产品消费量很小,当地的区域性奶企短期也做不到盈利,因为量小而费用大,冷链运输费用大,而且人工费不能通过高的销售量来均摊。农村还是常温奶天下,所以这是伊利的机会,特别是在农村市场。现在关键的是液态奶在农村的渗透率也很高了,农村的各个小店都有卖伊利的液态奶。每家每户孩子的牛奶还是不缺的,这块业务的增长真的是比较难了。

那么在城市市场呢?城市市场本地乳企短期液态奶这块,伊利不占优,伊利陷入了群狼里,我们家孩子买伊利的液态奶都是经典有机奶这块,安慕希草莓酸奶太甜,我们不让孩子喝,短期酸奶不买伊利的,我媳妇买短期液态奶主要是看配料表里碳水化合物越少越好,脂肪含量越少越好,蛋白质和钙含量越高越好,各个品牌对比出来,买最优的,伊利从来没有胜出过。伊利最大业务板块的增长乏力,这是最需要考虑的。

下面我们到市场去看看伊利的奶粉业务,奶粉业务去年伊利做的不错,剔除合并澳优乳业的营收,实际营业收入增长20%,这个是很让人欢喜鼓舞的!谈到奶粉业务这里不得不谈及飞鹤,不分析飞鹤就推演不出伊利奶粉业务的后期发展。飞鹤近三年营收:2020年185.9亿,2021年227.8亿,2022年213.1亿。飞鹤近三年净利润:2020年74.37亿,2021年68.71亿,2022年49.4亿。飞鹤近三年净利润率:2020年40%,2021年30.36%,2022年23.22%。再来看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2021年大概是163亿,2022年262.6亿,剔除澳优业务,大概增长20%(具体我不是很清楚,有的说是增长35%)。毛利率41.06%,营收占总营收比是21.32%,均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税、研发费后(总的是298亿)是63.53亿,净利润大概是44.46亿,净利率16.97%。因为伊利财报里没有具体数据,这些是推出来的,而且还是含有奶制品业务,所以这部分数据是不准确的,大家就将就着看吧。不过还是能看出来伊利2022年的奶粉业务发展的还是不错的,在人口出生率下降和疫情的影响下,伊利奶粉业务真的给股东们一针强心剂,按此速度增长下去,2023年的奶粉和奶制品业务超过飞鹤是大概率的(剔除澳优)。那么这个业绩贡献是不是伊利推出的金领冠高端奶粉的贡献呢?从净利率来看的话,应该不是,伊利净利率16.97%,飞鹤净利率23.22%,相差还是很多的。主要贡献的应该是中老年奶粉这块,为何这样说呢?那是因为飞鹤奶粉的母婴专卖店里的专柜渠道实在是太强大了,想攻破他还是很难的。奶粉业务在超市渠道里,现在你很少看到专职的厂家促销员在超市里看守着,因为费用太大,不划算。另一方面,在你家附近的母婴用品专卖店里,如果有个准妈妈,她在孩子没出生前就会给孩子提前准备各种用品,肯定会到母婴店去逛,这个时候,专卖店里的店员肯定会给你推飞鹤奶粉,实际上飞鹤是给其它奶粉品牌来个截流,在准妈妈的孩子还没出生的之前就给你品牌宣传上了,关键是孩子在吃上某个品牌的奶粉后,后期大概率是不会换的,这种销售的延续性,导致想把母婴专卖店里的专柜换掉再改推其它品牌,难度太大。

公司冷饮业务营业收入95.67亿元,同比增长33.61%;销售量597,539吨,同比增加26.3%。因销售价格变动增加收入3.21亿元,因材料价格变动、产品结构调整增加成本4.43亿元。就是说冷饮业务2022年实现了量价齐升,这是好兆头,结合2023一季度的冷饮业务增长数据,2023估计能做到近150-200亿的营收,这个真是了不起!

有点累,奶酪业务和矿泉水业务我就不多说了,奶酪业务去年把妙可蓝多干的够呛,妙可蓝多2022年业务数据极不好看,营收增长是保住了,但是扣非净利润降了近一半,才6692万。

矿泉水业务,我是不看好的,这个业务看似简单,其实不是谁都能做的,水要是伊利能做好,那可真要高看一眼伊利的管理层了。

估值这块,截至今天市值1891亿,外债399亿,就是说把伊利整个买下来,还了债后需要2380亿,2022年归母扣非净利润是85.86亿,收益率是3.6%。考虑后期增长率按30年每年5%,和10%折现率来看,给予15倍市盈率。从确定性角度来说,你如果感觉确定性非常高的话,折现率可以低至5%,那市盈率倍数就可以高很多了。

全部讨论

2023-05-04 13:29

伊利渠道力没有问题,做水应该问题不大

2023-05-03 22:44

写的挺详细的,收藏起来慢慢看

2023-05-03 20:49

不过你写的还是挺客观的

2023-05-03 18:21

看好伊利未来稳定增长的趋势,低位布局长期坚守,明天继续加仓。

2023-05-09 00:32

销售费看不懂,请问是渠道之类的费用吗,或者是超市的位置费吗?请指点迷津

2023-05-04 13:25

矿泉水的问题,先不要下结论,渠道没有问题,品牌也没有问题,只是管理层的决心问题,敢用中国地理的标志,不简单

2023-05-03 21:27

伊利不好算了,他国外的你根本不知道,只是在2021年出来一个数据。计算了下,外部货币资金有将近30亿。这公司怎么说呢,外部的比较保密

2023-05-03 21:02

澳优是亏的。

2023-05-03 20:46

不能选择性遗忘,既然净利润剔除澳优,那么应收,存货等等都要剔除。才能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