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987:造船真是苦逼生意。我因为看到LNG船被我们拿了大订单。于是就看看$中国船舶(SH600150)$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历年来,中船的毛利率虽然曾经高达17%(不过那两年是亏损),大部分情况都是11%以下。净利率都是小个位数,甚至1%以下或者亏损。
好吧,毕竟现在是业绩反转期,开始加速增长了。,这些苦逼数据暂时忽略。我们看看利好消息——1,公司2023年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28艘/918.6万吨/729亿元,累计有1535亿元。2,船价在往上走,钢价往下走,这是不是可以提高利润率?
在挖利润率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九年来的扣非净利润全部为负。什么情况?为什么?2023年因为外高桥船厂卖了海工平台资产得到净利润26.59亿,今年归母净利润也就29亿,扣掉一系列非经常损益就又亏损了。年报里也点明了造船业的窘境——钢板价格经历了2021年快速上涨和高位运行,2022年下半年虽然逐渐回落,但由于公司产品建造周期较长,本年交付的船舶备货期内钢价仍处于高位,同时随着船价上涨及订单增长,船舶配套设备价格也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伴随着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船价上涨带来的利润空间。——看到了没?即船价短期上涨钢价短期回落都没用,因为都是以前下的单子,所以该亏还是亏。而且钢价,船价,汇率 ,工价,设备价,订单取消等等一大堆因素都会影响利润。一个不小心就会亏损。然后整个行业还有一大批产业链供应商,有一大批就业,这都是大事。没办法,这生意就是苦,但是国家需要。
怪不得全球造船集中度这么高,基本上都是中日韩三国的,别的地方要么没技术要么没人干要么亏不起。
我平常都是用扣非净利润来估值,但造船业反而应该是用归母净利润来估值才勉勉强强够用。然而又不能用成长股的PEG来计算,因为谁也没法预测上述的哪个因素会打乱利润的节奏。即没有确定性。
后来我琢磨不知道用PB估值行不行?现在3+倍显然有点高了吧?2018年曾经跌破净资产,用后视镜来看,是不是PB低于1才是好机会。2018年跌破净资产时买入,到现在5年股价4+倍,年化收益率30+%,很牛🐮。逻辑上也很好理解,就是造船业是我们这种制造业立国之本的之一。不可能放弃。所以跌破净资产就是好机会,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涨而已,需要耐心。下一轮跌破净资产的时候别忘了叫我起床抄底,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