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1回复:2喜欢:1
海运的价格周期由何而来
那么,海运行业相对陆运、空运更大的运价波动周期,究竟从何而来?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海运货轮更长的建造周期,以及海运更少的替代方式。
首先,相比于陆运使用的货车、火车车皮、航运使用的货机,海运所使用的大型货船的建造周期要长得多。这也就意味着,当价格周期上涨时,海运更不容易立即提供更多的运力、运力更容易出现缺口。而当运力缺口出现时,价格的上涨就属于必然:想象一下春运时一票难求的场景,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
根据行业内的经验,一般的大吨位远洋船舶,建造周期在12个月左右;集装箱船则相对更长,建造周期在16个月左右;一些更加复杂的船型,比如大型LNG运输船,建造周期则可能高达24个月。同时,造船厂的生产排期,也会随着航运景气周期上升而加长,波动周期一般在1.5年到3年之间,越是市场景气则排期时间越长。
根据造船业的龙头公司、中国船舶(600150)历年的年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当航运景气周期来临时,新船订单的完成时间会明显拉长。
如图所示,从2015年到2019年,由于国际航运价格相对较低,中国船舶在此期间累计承接了152艘民品船舶的订单,但是交付完工了215艘(包括一些之前承接的订单),完工/承接比值达到1.41。但是,从2020年到2023年,随着国际海运价格上涨、航运订单暴增,公司累计承接了402艘船的新订单,但是期间只交付了294艘,完工/承接比值下跌到0.73。
反之,对于陆运、空运来说,由于重卡、火车车皮、货运飞机的生产建造周期,明显短于远洋货轮,同时生产企业增加产能的速度也更快,因此当运力不足、运价上涨时,新增运力可以很快投产,因此其运费就不容易出现像海运运费一般巨大的周期。
比如,一架运输机在零件不断货的情况下,总装只需要几周时间。对于陆运的主力、重型卡车来说,一般的订单生产周期也只有20到30天。这些生产周期,相比远洋货轮动辄以年计算的生产周期,不可同日而语。
造成海运价格巨大周期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它的各种运输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互相替代,但海运的运输方式却是几乎没有替代品的。
比如说,重卡的运输和铁路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替代:在中短距离上重卡更快、更便捷一些,但是铁路也慢不到哪里去;铁路运输在长距离上更加廉价一些,但是重卡也不是贵到不可接受。
同时,航空运输的明显优势在于速度,但是其优势并非完全不可替代。在500公里以下,航空运输的速度优势相对陆运并不太明显,而在1,000到2,000公里的中长距离上,航空运输虽然更快,但是也没有快到不可思议的地步:陆运最多慢1到2天而已。
也就是说,重卡、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虽然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但是它们之间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弥补的。当一种运力出现短缺、导致价格上涨时,另一种运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进来:就好比早餐店的包子卖完了,吃点面条也能顶饱一样。
但是,海运却具备两个特征,导致其很难被其它运输方式所替代:
首先,海运一直是人类最经济的大宗货物运输方式,其运输成本极其低廉,吨公里成本只有陆运的零头,和航空运输更是无法比较。这就导致当海运运力出现缺口时,即使涨价,价格也比其它运输方式低廉的多,其它运输方式无法弥补。
其次,尽管有些火车运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海运,比如中欧班列就承接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部分运输需求,但是这在全球运输格局中属于特例,许多海运航线无法、也不可能被陆运取代,比如中国到南美、中国到澳洲的航运路线,根本不可能有第二种选择方式。
因此,由于新船建造周期超长、几乎没有其它运输方式可以替代这两个特征,海运行业在经济周期波动、货运老化等因素作用下,自身运力产生缺口时,很难在短时间内补充足够的运力,由此导致了价格的暴涨、以及同时海运企业的暴利。但是,正是这种暴利,又往往导致过多的资本蜂拥而入,从而容易在下一个周期中造成运力过剩。
由此,海运行业的价格周期就变得特别明显。而这种巨大的价格周期,在其它运输行业中则是比较罕见的。正是对这种周期的深刻认识和成功利用,成就了包玉刚、董浩云、利瓦诺斯、奥纳西斯、贝格森、沙兰、尼亚哥斯等富甲天下的船王。通过理解这种周期,今天的投资者也能更好地把握海运行业的投资脉络

全部讨论

05-19 08:21

结论就是投资造船不如投资海运

05-20 09:44

由于新船建造周期超长、几乎没有其它运输方式可以替代这两个特征,海运行业在经济周期波动、货运老化等因素作用下,自身运力产生缺口时,很难在短时间内补充足够的运力,由此导致了价格的暴涨、以及同时海运企业的暴利。但是,正是这种暴利,又往往导致过多的资本蜂拥而入,从而容易在下一个周期中造成运力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