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长租公寓“雷”到的年轻人,该如何自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来源:耕叔说钱(RichuncleGeng)

作者:耕叔

日更第279篇,陪你一起成长和赚钱。

年底了,今天本来想和大家聊一聊2021年的投资布局的。

结果看后台留言时,有好几个人问长租公寓的事,包括昨晚微众银行发布的公告:

“对蛋壳公寓租金贷用户剩余贷款本金给予免息延期,在2023年12月31日前不扣款、不计息,也不上报征信”。

有读者问自己是踩雷中的一员,接下来要怎么做才更好?

今天就临时和大家聊聊吧,我可能不一定一味顺着大家说话,我一向倡导的是“成长型思维”,一味说好话和一味谩骂,都解决不了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以及如何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思维

01 长租公寓的两大风险

长租公寓的问题,其实已经延续一年多了。

这里面主要有两大类的问题,一是“初心不善”的骗局问题;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的问题。

关于“骗局”,既有“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的玩法,也有“高进低出、短收短付”的玩法,对于第二种你可能压根就想不到。

“高进低出、长收短付”媒体提示过很多风险,但依然玩得很溜,主要这些年大家都被互联网企业的“免费”模式洗脑,对新兴行业通过让利、免费,拿投资者资金大幅度亏本进行投入抢占市场的逻辑没有抵抗力。

你担心“长租短付”的问题,那给你“押一付三”的“短收短付”总可以吧,也一样有风险。问题出在他会以远高于市场价格去拿房源,高到可以让房东出一部分装修费,从房东那里获得一大笔资金,但不付给装修公司,做成了一个纯资金盘的游戏。

“骗局”的玩法在二、三线城市比较多,原因是租房市场的信息没那么发达,在一线城市,今年出的“暴雷”问题,特别是蛋壳这些品牌运营商的“暴雷”,核心问题是经营不善。

企业在资本的驱动下,扩张过快,即使是今年第一季度,蛋壳公寓数量仍然增长46.8%至41.9万间,但运营费用并没有出现规模经济递减效应,增长更快,同比增长58.5%。

这种扩张速度,需要极其精细的“收入-成本”设计,一旦有一个环节偏离了预期,就会崩掉。

今年最大的外部介入因素是疫情,导致收的一些房子,没法按照预期的时间出租出去,空置房源过多,于是这成了压垮长租公寓的一根稻草。

02 三大方面彻底预防此类事件发生

我一直倡导“好运气”是设计出来的,避免踩雷最核心的是要做好“事前预防”。

首先,我们要正视的是自己内心的“贪念”。

我们自己都有“贪便宜”的心理,给付租金的时间越长,价格越优惠,一算还挺合算的,甚至“头脑一热”,不惜贷款去“长付”租金,这是不够理性的。

租房市场的变量太多,既有自己的,可能换城市、换工作;也有外部的,房子被出售、企业经营风险,传统的压一付三模式,是有道理的。

其次,要避免企业的“光环效用”。

有年轻人说,自己是看中蛋壳是“上市公司”,想着“上市公司”值得信赖,于是就挑选了,“大品牌,值得信任”。

看来常识远未普及,“上市公司”这层信用背书,持续在坑这届年轻人,我们要意识到,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企业在上市时好,未必后续会长期持续稳定。

现在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后,上市的门槛也在大幅度降低,国内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已经变得没那么稀缺,上市公司的二八分化就会更明显。

在美国、香港上市的公司,因为实施的也是注册制,上市门槛较低,属于被资本推着往前走,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

蛋壳属于第三类,被资本推动上市,因为只有上市后,资本才能退出,所以多一点常识,多长点心眼。

然后,对新事物先保持一段距离。

我们倡导年轻人,要多有好奇心,要勇于探索,但对于各类新的商业模式,涉及到自己掏“真金白银”的事,不妨先多做一些观察,无论是之前的P2P,还是“长租公寓”。

03 被“雷”到后的三大自救措施

作为租客,面临两种情况,有的是贷款后付的租金,有的是自付的租金,但碰上蛋壳这资金链断裂问题,结果都一样,就是付出了钱,后续无法得到相应的服务。

很多读者知道,我自己是法学专业出身的,其实我通常不建议通过法律渠道去解决问题,原因是成本太高,所以大伙儿遇到问题咨询我,我通常给的都是“协商优先”——比较倡导合同法里的“合意”二字,耕叔还自己上过很多次法庭,法官也是“调解”优先。

前段时间,蛋壳也倡导业主和租户友好协商化解矛盾,在房屋投入的装修、家具家电、押金等,可以用于折抵给业主的租金。

今天我重点就申请了房租贷的读者,提及的几个问题,做相应的解答。

1、积极和银行协商

有读者问,这贷款真的要还么,自己是否可以免责?

很遗憾,这里是肯定回答,贷款真的要还。

熟悉合同法的人应当知道,你和相应的银行才是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相对人,在贷款关系中,蛋壳只是相关的第三方,你和蛋壳协议履行的问题,无法成为另一份合同免责的理由,贷款是另外独立的合同关系。

即使银行在审查贷款时存在瑕疵或者问题,也不影响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效力,这个之前有过法院的判例,背后的逻辑是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角度加以规范,避免有人钻制度的漏洞,逃避还款义务。

对于银行来说,它也无法直接豁免贷款,这个在《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也有规定,作为商业银行无权豁免贷款,我还真去查了一下,具体表述是“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单位无权豁免贷款。”

我刚翻了一下提供贷款的微众银行新公告:

所有受蛋壳公寓事件影响的我行客户,经客户提出及我行确认后,剩余贷款本金将给予免息延期,在2023年12月31日之前,我行不扣款、不计息,不影响信用记录。前期已登记确认的客户,将自动适用上述规则。

在这次事件中,银行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受害一方,所以,如果还没登记的贷款人,不妨按照公告要求:

尽快登录“微众银行租住消费贷款”公众号,回复“信息登记”并按指引操作。

2、避免陷入债务泥沼

我周围有一些朋友,有的欠了很多债,直到自己兜不住才被发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欠债第一步出现错误之后,接下来进入了错误的第二步。

有的是借钱创业,其实创业的成功率本来就不高,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大不大了;有的是消费透支,自我控制力比较差,没有延迟满足感,陷入消费主义陷阱。

其实都即时改正就好,但其中一些人在欠款之后,为了还债,掉进了借新债,还旧债的“坑”,担心说出来没面子,于是用“网贷”等高利贷方式去补窟窿,结果反而窟窿越来越大。

我看公告,贷款方微众银行提供了3年的缓冲期限,你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消化这笔贷款,所以千万不要用其他借款方式去还这个款,不要担心欠银行的钱不好,想用其他方式消掉这笔记录,没有必要,更何况微众银行承诺“不计息,不影响信用记录”。

如果你因为长租公寓这种“暴雷”欠了款,你觉得“压力大”,想“更早还款,轻装前行”,那不妨和家人说说,一是倾诉一下,能缓解你的心理压力,二是如果有条件,多半家人也会支持你,帮你还掉这笔款。

千万不要觉得这事丢人,没有面子,然后去做错事,导致接下来可能步步错,直到酿成大错,变得无法挽回。

3、调整好心态向前看

如果你是毕业很短时间的年轻人,这可能是你走入社会后的第一个坑,难免会充满愤怒、抱怨,这是正常的心理,谁年轻的时候没遇到过几个渣渣呢,但这种负面情绪不宜长期放在心理。

我们更多的是应当向前看,“从未来看现在”,或许这只是很多困难中的一个小困难,是走入社会的一个小插曲,开句玩笑,以后还有更大的苦难等着你,这样你就会释然。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不宜长期沉浸在这个负面事件中,所以关于这件事的一些猜测、谣言,能尽量不去看更好,更要避免主动去搜集各种动态。

有消息称微众银行以“版本升级”为由修改了电子合同,删除了“如果租客提前退租,由蛋壳公寓将剩余租金款直接返还给微众银行的条款”。

这导致了一些贷款人的踌躇、犹豫,甚至存在阴谋论。

实际情况是,微众银行依据之前客户退租实际操作流程,将上述条款增加到新版合同(V2.7及以上版本)中,并没有改变客户的任何权利义务和债权债务关系。

这其实用一个常识就可以解决,微众银行不可能在这笔款可以到位的情况下,让客户去重复还款,你这太不了解银行业的监管了,作为有牌照的银行,中国的银行业监管是最为严格的。

所以,倡导大家对社会抱有善意,不猜测、不推测,即使受伤了,要依然热爱生活,这类似于谈恋爱时“分手”,分手后就不要去关注前任的点点滴滴,这样不利于走出这件事,我们往后依然要相信爱情。

微众银行这事,算是一家商业机构所能给到的最大关怀,字里行间也充满了诚意,比如:

“如至2023年12月31日蛋壳公寓事件仍未解决,我行将视情况公布新的客户权益保护方案”。

希望今天的这篇文章能帮助到大家,避免后续类似的情况发生,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很好地处理,祝大家一切安好,如果其他问题,也欢迎大家留言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