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阿里冰火两重天!基金经理又踏空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1

人人不同命,马马也不同命。

阿里腾讯都公布了最新财报。

托尼马合不拢嘴,杰克马欲哭无泪。

腾讯阿里,冰火两重天。


先看腾讯

腾讯的财报极好。

在营收“仅”增6.34%的情况下,净利润大增54.48%。

以往我们骂互联网公司,往往说它们增收不增利。公司越做越大,股民越亏越多。

腾讯居然反过来,增利不增收,货真价实的高质量发展。

毛利率上,腾讯从23年Q1到24年Q1,五个季度分别是45%-47%-49%-50%-53%。

连个回调都没有。

净利率31.5%,也创了16年以来的新高。

利润大增的原因也很简单,降本增效,同时把资源集中在高毛利业务上,提高高毛利业务的营收占比。

比方说,网络广告的收入就同比大增26%。

这有点像华为传导寒气的做法,砍掉不赚钱的业务,以现金流而不是PPT为衡量内部项目的唯一标准。

尤其恐怖的,是游戏业务。

最新财报公布,腾讯的递延收入环比增长200亿。这块收入,基本来自于腾讯游戏。

什么叫递延收入呢?

比方说,我想看那英五旬老太守国门,花120块办了芒果TV的年卡。

那这100块,是不能全部算在本月的收入里的。它只能每个月确认10块钱,一直确认12个月。

但基本上,只要不出现什么大规模投诉情况,这些递延收入,早晚都会进到公司的钱包里。

也就是说,以腾讯递延收入环比增长200亿的情况来看,二季度腾讯的游戏营收数据绝对差不了。


阿里的情况,就糟多了。

营收同比增长7%,跟腾讯差不多。

但净利润同比下降96%,这该算什么?脚底板斩?

数据来源:阿里巴巴财报

利润大跌的同时,阿里正在疯狂裁员。

一季度,阿里裁员1.5万人。上一次裁员高峰,还要追溯到22年3月的裁员9500人。

阿里也没有办法。

阿里的核心,是淘天电商。

而淘天电商的商业模式比较特殊,它的用户是老百姓,但给阿里付费的是电商商家。

表面上是TO C,实际上是TO B。

怎么在B端C端之间找平衡,是阿里CEO最重要的工作。

然而,阿里从创始之初,就一直更注重B端。

马云当初那句振聋发聩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放到2024年,似乎就变味成了“商家第一、消费者第二”。

于是,大搞百亿补贴、支持仅退款的拼多多乘虚而入,迅速拿下9亿用户。

市值,更是直接反超阿里

阿里二号人物蔡崇信直接承认:“阿里落后了,因为我们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

于是,阿里重新砸钱投入电商。

这个过程,势必对利润造成影响,甚至是净利润大跌96%也在所不惜。

毕竟,什么阿里云、菜鸟网络都可以死,但电商是阿里的命根子。

淘天的GMV,是阿里真正的生死线。

不过,即便处处都要钱,阿里仍然大手一挥,宣布继续分红+回购。


那,为什么马云要打肿脸充胖子呢?

2

大幅分红、大幅回购的,除了阿里,还有腾讯

腾讯宣布,公司将致力于将盈余资本反馈股东,进一步加大回购力度,按计划执行2024年超千亿港元的股份回购。

为什么腾讯阿里业绩冰火两重天,最终却殊途同归呢?

因为分红,真的有用。

腾讯一宣布千亿回购,马上就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大涨30%。

腾讯股价日k 2024.2.7-2024.5.15

数据来源:雪球

拼多多在业绩大超预期的情况下,因为在财报电话会中宣布不分红,股价走出大阴线。

拼拼多多股价日k 2024.2.7-2024.5.15

数据来源:雪球

甚至,美股科技股也开始史无前例的分红。

比如谷歌,上个月历史首次宣布分红,股价迅速大涨10%。

Meta在今年2月首次分红,股价同样大涨。今年以来,涨超35%。

在美股七巨头中,只有亚马逊特斯拉还没有分红。而市场普遍预计,亚马逊也很快就将迎来首次分红。

其实,老股民都知道,分红并不会影响股民的实际利益。

分红多了,账上现金就少了。

好比你是一家便利店的老板,一笔钱在收银机里,还是从收银机里拿出来放你兜里,你的资产完全没有发生变化。

左口袋的钱放右口袋而已。

也因此,过去这些科技股基本是从不分红的。

甚至,分红会被解读成利空。

你明明账上有钱,为什么不拿去研究科技?为什么不拿去扩大业务?是不是公司的业务发展已经触碰到天花板了?是不是公司不再注重科技研发了?

然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在今天的市场眼里,分红意味着你的业务具有稳定性、你下个季度大概率不会大亏。

分红还是分红,变得是市场。

以前,市场是以成长股的视角去要求互联网企业。与其把账上现金分红给我,我更愿意你拿去投资,给我带来千百倍的回报。

现在,市场是以价值股的视角去看待互联网大厂,千百倍的回报我梦里想想就好,你只要能赚钱、能稳定的赚钱我就很满足了。

往好了说,这是务实;往差了说,这是悲观。

而对于基金经理来说,这样的市场环境,意味着极难做出超额收益。

基金经理的长处,是做基本面分析,是玩预期的游戏。

找到有悖于市场一致预期的预期差,就是基金经理超额收益的来源。

比如18年限制三公消费,白酒大跌。

张坤判断这不影响高端白酒的业绩,越跌越买,最终在19年20年分别大涨55%、95%。

咱们可以看看张坤这几年的业绩走势,非常精彩:

而现在,决定互联网大厂走势的,是分红策略、是中美关系、是国内的放水力度。

这些问题,要么属于公司内幕消息、要么属于国家绝密消息,基金经理根本没有办法分析。

以前投资靠算账,现在投资靠算命。

王小波说,知识分子最害怕活在不理智的时代。因为知识分子只擅长以理服人,假如不讲理,他就没有长处,只有短处。

而基金经理最害怕面对的市场,就是不讲基本面、只看盘外消息的市场。

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整体上减少了头入港股的资金比例。

因为他是看不懂啊。

但归根结底,一家公司的股价,终究是它未来现金流的折现。

价值投资或许会短期失效,但在长期上,它从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