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栋荣离职!有大户提前跑路?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6

1

浓眉大眼的丘栋荣也搞小动作了。

我有一个基金搬砖人的内部吃瓜群,每天上午11点,是法定的讨论外卖点什么环节。

可今天上午,鸠占鹊巢,所有人都在讨论丘栋荣离职。

以至于当我在群内抛出重大议题“杨国福与张亮哪个好吃”时,居然无人响应,被丘栋荣迅速覆盖。

群里上一次有这个热度,还是蔡嵩松被判刑的时候。

最后我点了某谷姐姐麻辣烫,难吃。

都怪丘栋荣。

丘栋荣离职这事也确实不好看。

他是在牺牲普通基民的利益,去维护机构大户的利益。

当然,这个锅不一定是丘栋荣的,也可能是中庚基金的。

我们知道,一只主动基金的经理离职的时候,基民肯定是会大笔赎回的。

这个很好理解,就像相亲时对面是范冰冰,入洞房了发现对方是范志毅,换谁都得掀桌子。

而大笔赎回乃至于踩踏式赎回,就会造成基金经理被迫卖出持仓,以换成现金应对赎回的情况。

越晚跑的,越吃亏。

而丘栋荣离职这个事,其实到现在都没有官方实锤。

是各种圈内人交叉验证,外加没人收到律师函,才基本确定为事实。

也就是说,这里面存在一个由内至外的传播链条,存在一个明显的信息差。

提前知道消息的大户都跑完了,我们圈内人才知道。

我们派克斯研究院第一时间往外说了,可不关注派克斯研究院的普通基民可能还是不知道丘栋荣要离职。

大家可以在我们小程序的资讯里,第一时间看到基金圈的各种内幕:

这就意味着,大幅赎回的代价,全部由信息最滞后的普通基民负担。

非常不公平。

顺便说一下,大概在两个礼拜之前,就有小道消息传出来说丘栋荣要离职。

当时,中庚基金给予了坚决否认。

现在看来,这个否认是何等的讽刺。

巴菲特说,他在挑选个股时,如果这公司管理层有诚信问题,那这只股票不论基本面再好,都得直接否决。

对于中庚基金,我不知道他们认为自己公司的诚信,到底价值几何。

2

丘栋荣,可能只是明星经理离职潮的开始。

因为从任何角度看,丘栋荣都属于全市场最不可能离职的那一类经理。

第一, 丘栋荣之前的口碑非常好,是市场上出了名的良心经理。

而这个良心经理,居然在名下封闭基金还未到期的情况下就抛弃基民选择离职。

之前的丘栋荣有多良心呢?

他管理的基金基本全部获得正收益。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在19-21年的白马蓝筹行情中,丘栋荣能做到严守自己的能力圈,拒绝抱团。

虽然那两年跑输了沪深300,但之后也没有像张坤葛兰那样出现50%+的超大幅回撤。保护了持有者的利益。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而在基金封闭期离职又有多恶心呢?

封闭基金在封闭期到期前,基民是不能赎回的。

按前文举的例子,那就是基民冲着范冰冰去相亲,被迫捏着鼻子和范志毅过日子。

良心经理,抛弃基民。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第二,丘栋荣可不是普通打工人。

他持有中庚基金9.72%的股份,是中庚基金的第四大股东。

数据来源:爱企查

换而言之,他可不只是中庚打工人,更是高贵的资本家序列,跟中庚基金的利益可谓是深度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中庚基金,就靠他丘栋荣吃饭。

中庚基金,一共只有3个基金经理。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其中,丘栋荣的管理规模占了公司总规模的80%。

如果说丘栋荣是中庚基金男团的主唱,那另外两个哥们连伴舞都算不上,只能去演唱会入口当保安。

这丘栋荣一走,谁愿意去看一场只有保安的演唱会?

那作为股东的丘栋荣,利益也会明显受损。

可丘栋荣,还是走了。

根本原因,恐怕还是我们昨天文章《限薪令下,没人想当基金经理了》里写的:公募大幅降薪,导致了人才外流。

我堂堂丘栋荣,200亿经理,能力口碑业绩都有,长相在基金经理里也算出色,发量尤其茂盛。

限薪120万,搁这打发叫花子呢?

而丘栋荣的离职,很可能只是基金经理离职潮的开始。

今年以来,有103个经理离职。

这个人才外流的过程,一定是劣币驱逐良币。

像丘栋荣这种有业绩有口碑的,不愁去私募找不到工作,当然就敢悍然离职。

那像那些亏个60%,离职了只能送外卖的,就乐得留下来吃大锅饭。

到时候,好经理去私募,专心伺候土豪。

烂经理留在公募,给普通老百姓亏出风格、亏出水平。

你买了好经理,你提心吊胆怕他离职,恨不得打飞的去基金公司站他旁边扇扇子。

你买了烂经理,你咬牙切齿盼他快滚,结果人家美滋滋地吃大锅饭旱涝保收赚管理费。

3

基金经理的收入改革,刻不容缓。

既不应该出现旱涝保收躺平赚钱的情况,也不应该搞一刀切,让梅西和国足拿一个薪资。

基金经理的KPI,是基金公司定的。

而基金公司的关注点,与基民的关注点不统一。

基民关注的,是业绩,是你给我赚了多少钱。

基金公司关注的,是规模,是我能收多少管理费。

你不能要求基民不看业绩,盲目给基金公司送钱。

你同样也不能要求基金公司不看规模,亏本运营用爱发电。

谁都没有错,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就说明公募基金的基本收费制度存在问题。

我们认为,应当将基金的管理费收入方式,从与规模挂钩,向与业绩挂钩转移。

业绩好的,可以多收管理费,直接从盈利比例或相对于标的贝塔的超额收益中按比例提成。

我相信,只要你能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证明自己的价值,基民并不介意为了你的价值支付更高的价格。

反过来,业绩差的,哪怕规模很大,你做出了负阿尔法,你就别腆着脸拿高额管理费。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只有把基金公司和基民的利益深度绑定,基金公司才能想基民之所想,急基民之所急。

到时候,如果基金不赚钱,你只是亏钱,基金公司可要破产,它比你还急。

只是,任何有意义的改革,都会触碰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如果基民只是默默忍耐亏损,不为自己的利益鼓与呼;如果监管层没能切实体会到基民有多痛;那想要刺破来自于既得利益者的层层阻力,真正地改变基金行业顽疾,恐怕只是一句空话。

全部讨论

05-11 10:48

基金经理增配一位年轻的基金经理,往往就是卸任的前兆了,不辟谣那基本就做实了。
基金经理不易啊,功成身退或许是明智之举。梧桐希望中国多出现些像美国那样的年长的有透明成功业绩的基金管理人,而不是无经验的赵括之流。
投资这个东西,纸上得来终觉浅,还是要在市场里摸爬滚打。
当然学历也很重要,人一定要聪明,更要有投资的品性。

基金经理薪酬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写得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