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板块是否还是A股“最靓的仔”? | 年报研究专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投资者网》葛凡梅

过去的2023年,“双碳”目标下,能源产业现代化升级、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能源稳投资促增长等工作稳步推进。

国家能源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能源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过34%;新型储能发展迅速,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能源领域新发展持续为经济添活力、增动能。

事实上,尽管当前新能源市场起伏,给行业带来些许“寒意”,但是,新能源行业长期增长趋势确定。目前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仍处于增长上升的阶段,电动化的大势并未改变,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车产业链核心环节,将持续受益于产业链成长的过程,未来仍将维持稳固增长趋势。

规模:强者恒强

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动力电池需求大幅上升,带动了锂电池出货量的增加。近些年,中国锂电产业链世界领先,在电动车领域已经形成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信息显示,2023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产量为778.1GWh,累计同比增长42.5%。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销量为729.7GWh。其中,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87.7GWh,累计同比增长31.6%。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达152.6GWh,在销量中占比20.9%。

在2023年装机量中,以产品种类来看,已经形成“三七”格局。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 126.2GWh, 占总装车量32.6%,累计同比增长14.3%;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261.0GWh, 占总装车量67.3%,累计同比增长42.1%。

按厂商来看,2023年全年,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中创新航(3931.HK)、亿纬锂能(300014.SZ)、国轩高科(002074.SZ)、依次是国内前五名,蜂巢能源、LG 新能源欣旺达(300207.SZ)、孚能科技(688567.SH)、正力新能紧随其后。

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电池装机总量达到了158.8GWh,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2%。在此期间,全球电池装机总量排名前两位的企业是中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它们的电池装机量分别达到了60.1GWh和22.7GWh,占据全球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其中,宁德时代的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了31.9%,而比亚迪的装机量则增长了11.9%,这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接近70%。此外,进入全球电池装机总量排名前十名的中国企业还包括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和蜂巢能源。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2024年1-3月,中国国内的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达到了85.2GWh,约占全球54%,同比增长29.4%。

盈利:马太效应显著

动力电池企业尽管已经跻身前十之列,业绩表现同样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动力电池相关企业盈利能力提升,证明企业业绩的扎实和盈利的稳定。

从业绩来看,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2023年业绩呈现了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双增长。其中,比亚迪营收规模最大,实现营收6023.15亿元,同比增长42.06%,净利润300.41亿元,同比增长80.72%。而从归母净利润规模来看,宁德时代位居首位,净利润为441.21亿元,同比增长43.58%,营收为4009.17亿元,同比增长21.83%。

动力电池赛道中,市场份额前十的企业差距较大,除了比亚迪宁德时代两大巨头外,其他动力电池企业的净利润规模均未超过50亿元,甚至部分企业还出现亏损。2023年,亿纬锂能净利润40.55亿元,位居第三;欣旺达第四,仅有10.76亿元;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则分别为9.38亿元、2.9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孚能科技的营收虽然同比增长41.91%,为164.36亿元,但是其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出现18.68亿元的亏损,较2022年同期亏损幅度扩大9.26亿元。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存货跌价准备、投资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孚能科技在2023年度计划通过管理优化、海外业务拓展、钠离子电池的量产和控制库存等方式改善业绩。根据孚能科技2024年一季报信息,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9.24亿元,同比下降21.70%;归母净利润为-2.17亿元,较2023年同期亏损已有收窄。

从毛利率来看,2023年,宁德时代比亚迪整体毛利率分别为22.58%、20.21%;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的毛利率差距不大,分别为16.76%、16.30%;随后是欣旺达,14.34%,中创新航13%,孚能科技6.63%。

挑战:产业链核心矛盾在供给端

2023年,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一路走低,价格从2022年的接近50万元/吨降低至年底的十余万元/吨。市场观点认为,碳酸锂价格下降,有望带动电池成本及终端售价下降,有望刺激下游需求。

但是,在面对供应链中核心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行及市场订单变化情况时,原材料价格高点制成高价库存,也成为部分企业2023年的沉重负担。比如,孚能科技就在2023年全年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6.06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比亚迪宁德时代的存货分别为876.76亿元,454.34亿元;中创新航欣旺达的库存分别为71.26亿元、70.45亿元;亿纬锂能63.161亿元,国轩高科56.78亿元,孚能科技35.99亿元。

事实上,2023年锂行业周期盛衰极速更迭,上游环节遭遇的冲击更加猛烈。2023年,17家上市锂企的锂价年内骤降八成,供过于求对行业造成一定冲击。17家锂企中有14家营收下滑,16家盈利下滑,且各家降幅不一。其中,金圆股份(000546.SZ)、吉翔股份(603399.SH)、江特电机(002176.SZ)出现亏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8亿元、-3.37亿元和-3.97亿元。

行至2024年,一季度锂价虽有反弹,但总体依然低迷。根据wind数据统计可知,一季度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由每吨9.69万元反弹至10.96万元,季度平均价为10.16万元,去年同期均价为40.27万元。

在此背景下,锂企一季报业绩自然也不会好看,包括天齐锂业、江特电机、盛新锂能、赣锋锂业等在内,一季度均出现亏损;而雅化集团、中矿资源的归母净利润则分别大降97.48%和76.63%。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当前板块核心问题依旧在于供给过剩,短期内基本面仍处于筑底阶段,行业扩张速度已明显放缓,下游竞争日益激烈叠加行业再融资政策的收紧,对各企业资金端压力持续提升,行业有望加速进入尾部出清阶段,供需格局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同时,其认为,当前碳酸锂价格低位震荡且下行空间有限,对产业链价格下降具备一定支撑,在需求端增速维持稳定,供给端由扩张放缓转向逐步出清的格局下,板块整体盈利能力的弹性或将有所提升,基本面有望迎来拐点,看好业绩见底企稳后回归的机遇。(思维财经出品)■

全部讨论

05-20 11:26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当前板块核心问题依旧在于供给过剩,短期内基本面仍处于筑底阶段,行业扩张速度已明显放缓,下游竞争日益激烈叠加行业再融资政策的收紧,对各企业资金端压力持续提升,行业有望加速进入尾部出清阶段,供需格局有望迎来边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