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新规来了!炒壳你要知道这些个股!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6喜欢:3
股权转让概念:
驱动股权转让主题上涨的内在逻辑动因在于:借壳从严监管后,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产业资本选择用高溢价收购一些优质的类“壳”资源的控股权,造成一二级市场明显的估值差价,从而产生制度性的套利机会;另外,一些具备股权转让潜质的类“壳”股也往往会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

最近,四川双马(000935)无疑是最亮眼的股票,短短两个月时间,涨幅已接近三倍。在今年一潭死水的行情里可谓是一朵奇葩。和那些稀奇古怪的黑科技不同,它上涨的原因其实挺简单:22日原大股东拉法基宣布退出第一大股东地位,转而由拥有IDG背景的和谐恒源实际控制人林栋梁成为上市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

这就是近期轰轰烈烈的“股权转让”概念板块。
“股权转让”是股市中很常见的交易行为。就像围城,有的股东想进,有的股东想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完了。

在往年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为什么在眼下就异常火爆呢?

这还要拜政策变化所赐,根源就是“史上最严”的重组新规。
具体说来,新规出台后,重组监管的环境由松趋紧,借壳上市、资产重组所产生的乌鸡变凤凰的故事不再那么容易实现了。


我们来看看新规发生了哪些变化:
首先是重组上市的认定标准严格多了:
1.  交易规模的判断指标:原先只瞄准资产总额单项指标,新规调整为资产总额、资产净额、营业收入、净利润、股份等五个指标,其中任一达到100%,就认定符合交易规模要件。并增设主营业务根本变化的特殊指标。
2.  明确“控制权变更”的判断标准:参照成熟市场经验,从“股本比例”、“董事会构成”、“管理层控制”三个维度完善控制权变更的认定标准。其中,对上市公司股权分散情况下管理层控制的情况进行界定,即“上市公司股权分散,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可以支配公司重大的财务和经营决策的,视为具有上市公司控制权”。
3.  明确累计原则的期限设定:累计期限定为60个月,明确市场预期、增强可操作性。
其次,是为了抑制投机“炒壳”,特地增设了三条标准:
1.取消重组上市的募集配套融资。这一新规对重组方的自身实力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提高了重组上市的门槛,同时有助于避免重组方及其关联人通过配套融资进行利益输送。
2.延长股份锁定期。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与新进入控股股东的股份都要求锁定 36个月,其他新进入股东的锁定期从目前12个月延长到24个月,以遏制短期投机和 概念炒作。
3.强化对违法或失信公司的约束。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近三年内存在违法违规或一年内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不得“卖壳”。

这么严厉的新规出台后,我们马上看到一堆停牌股被迫复牌,重组方案纷纷流产。本来指望在停牌前埋伏重组的大小股东、各路资金,无法再现以前复牌即连续涨停的盛况。


但是,政策变严了,壳就没有价值了吗?未必!
尽管注册制的落地和壳资源的打折是必然的结果,但注册制要时间啊,这期间还有辣么多公司等着上市。等,会等死,没办法,还得买壳。所以,监管变严固然抑制了投机,对于要借壳上市的公司来人,直接的后果就是——壳变贵了!这恰好让那些有机会被借壳的壳公司具备了更大上涨空间,剩下的只是找出那些更有条件、更有实力通过监管审核的壳。这,就是“股权转让”概念的由来。


说了这么多,我们总归要从这个变化中去寻找投资机会。那么,哪些壳符合新的投资(炒作)标准呢?复杂的操作流程我们就不谈了,那是投行专家们想破脑壳后的成果,我们只关系最终哪些公司有这个潜力。根据广发证券的研究,这些壳有如下一些共性:
类“壳”股最典型的特征是市值较低,一般低于100亿。市值越低,涨幅越大。
大部分类“壳”股的股权相对分散。股权越分散,涨幅越大。
民企居多,“混改”预期下国企类“壳”股增加
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类“壳”股更能吸引优质资产注入,转型预期增强。
业绩极差或者极优,涨幅均较大,并非“越烂的标的涨幅越高”。

最后,这么多壳股,究竟哪些值得我们关注和跟踪?
第一类:关注股权转让公告后的套利效应,正在实施(达成转让意向、签署转让协议)、高溢价转让、现价与转让价仍有较大差距的小市值个股值得我们关注。相关标的包括:科林环保、国栋建设、青松股份、宝莫股份;
第二类:把握类“壳”股的几大共性,挖掘股权转让主题潜在受益标的,重点关注监管风险更小的国企类“壳”股,市值较低、股权分散、涨幅不高的国企值得我们关注:柳化股份、中基健康、天津普林。
PS: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哦!

@今日话题 $上证指数(SH000001)$ $科林环保(SZ002499)$ $青松股份(SZ300132)$

全部讨论

2016-10-24 19:33

我大$新疆城建(SH600545)$,都确定让壳了,关门前还跌跌不休,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