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伪“N”型时代,硅料三傻重走“回头路”。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84喜欢:25

2024年是光伏“P”型时代走向“N”型时代的关键一年,从光伏下游光伏电站投资用户的招标公开信息来看,目前N型组件的招标比例已经超过了70%,到2024年底,N型组件招标比例将进一步提升,大概率会提升到90%以上。

什么是光伏“N”时代?

组件是面包,硅料自然就是面粉,面包的属性是由面粉的属性决定的。

光伏“N”时代是由“N”型硅料决定和定义的。

那么什么样的硅料才是真正的“N”型硅料?

N型硅料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否则就不是“N”型硅料。

1、硅料纯度必须达到11个9。

2、必须能够单独连续拉晶,不断晶。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能够生产“N”型硅料的西门子法棒状硅的硅料企业只有硅料“三傻”:

“大傻”通威,“二傻”特变,“三傻”大全。

“P”型硅料是光伏“N”时代的“末日黄花”

“2024年,“P”型硅料产能基本会全部淘汰出局,2025年,江湖再无“P”型硅料之说。

何谓光伏伪“N”型时代?

topcon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大约为28.7%。
这一效率高于PERC电池的24.5%,但低于HJT电池的29.2%,尽管如此,它已经非常接近晶硅光伏电池的效率极限,大约为29.43%。

所以,从产业的延续性和设备厂商的惯性来说,选择TOPCON是一条比较熟悉,又比较经济,又比较安全的道路。

目前光伏电池片企业绝大部分使用了这条路线。

所以,光伏的TOPCON时代就是光伏的“N”型时代。

TOPCON这条路线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初级”,“中级”,“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是光电转换率在26.5%以下,属于我理解的伪“N”型时代。

这个阶段,通过所谓的投机取巧,通过所谓的杂质吸附技术,勉强可以使用“P”型致密料。

预期2024年底这种“闹剧”将结束。

“中级”阶段是光电转换率在26.5%--27.5%之间。

必须使用“N”型硅料。

2025年全面使用,2026年结束。

“高级”阶段是光电转换率在27.5%以上。

必须使用“N”型硅料中的高品质硅料。

硅料纯度必须再次升级,有可能会提升到12个9,目前通威永祥第九代已经准备好了。

2026年开始使用,直到电池片新技术出现大规模运用。

光伏电池本人看好两条线

TOPCON+钙钛矿技术

BC和TOPCON高级阶段殊途同归。

HJT技术

这些都需要国内光伏设备厂商和光伏企业大力协同,降本增效才行,不是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完成的。

TOPCON的“初级”产品和PERC电池效率24.5%相差不大,是不是可以不用“N”型硅料来解决问题?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

一种吸附硅料杂质的技术运用而生,在拉棒的时候,放入“P”型致密料,硅料融化后,通过吸附杂质技术,提高硅料纯度,前面先拉“N”型硅棒,后面硅料杂质没法提升了就拉“P”型硅棒。

一锅硅水,通过吸附杂质工艺,拉两种硅棒,只要符合产品要求就行。

理论上是可以,实际操作估计无法保证硅棒的品质,关键是如何界定“P”和“N”的分界线?属于典型的“投机取巧”行为。

硅棒市场就有了“A”货和“B”货之分。

看来,“A”货和“B”货的价格已经说明了一切。

目前除了通威不吝啬使用“N”型硅料之外,几乎所有的光伏企业都在干这样的所谓降本增效的“技术活”。

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

“P”型硅料产能满血复活,全面复产,导致“N”型硅料由结构性紧缺变成了阶段性过剩,造成了光伏“N”型时代的“怪现象”。


“P”型硅料产能死灰复燃重新开足马力投产,是导致硅料价格崩盘的“元凶”。

本来“N”型时代用“N”型硅料是非常合理的一种选择,“N”型硅料企业只有三家龙头企业,通威是“N”型硅料产能比例最大的硅料企业,因为“N”型硅料产能不足,导致“N”型硅料产量不足的情况,变成了“N”型硅料产量过剩的“怪现象”。

N型硅料目前主要使用在HJT组件企业,通威自用,目前,“N”型硅料和“P”型致密料价格相差不大,但是“P”致密料和“N”型两种硅料生产成本相差很大,已经超过了目前两种硅料的价差。

光伏领域的科技进步是为了解决光伏产业继续前进的问题,不是做“摆设”,玩“高大尚”的问题。

现在“N”型硅料成了摆设,除了通威自己使用,还有少量HJT企业使用。

“N”型硅料企业陷入了彷徨,更多的是无奈。

硅料“三傻”是往前走,还是往后退?

硅料“三傻”的“N”型硅料要么自产自用?要么重新走“回头路”,返回去做“P”型致密料?

整个光伏行业,除了硅料“三傻”一脸懵逼,几乎所有的光伏从业者都兴高采烈,敲锣打鼓,庆祝胜利✌。

这些“P”型硅料生产企业和使用“P”型硅料的企业终于可以多活几天了,多活一天算一天,毕竟,每个人牛逼也不过三万天。

光伏技术发展的历史车轮就此戛然而止。

光伏进入“反智时代”,“逆淘汰时期”,所谓的“木法时代”

硅料“三傻”本来想通过“N”型硅料这把“激光枪”,“机关枪”突突一阵就结束战斗的。

现在硅料“三傻”被迫再一次放下“机关枪”,“激光枪”,拿起“大刀”,“长矛”和一帮硅料“跨界打劫者”打一场“肉搏战”,“消耗战”。

TOPCON的“初级”阶段,伪“N”型时代,属于典型的“逆淘汰”时期,属于光伏的投机取巧,以次充好,滥竽充数,鱼龙混杂的“木法时代”,属于光伏行业的“灰暗时期”,也是光伏行业的“阵痛期”。

TOPCON的“初级”阶段所造成的后果无法估量,如果按照全球600G光伏组件市场计算,这些光伏组件或多或少存在质量隐患,毕竟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过几年,光电转换率大幅下降,组件隐裂,组件产品遇到质量问题,又能够找谁去呢?

这些“投机取巧”的企业,“滥竽充数”的企业,“以次充好”的企业又有几个能够活过2026年?

如果投资光伏电站,最好不买通威以外的企业组件。

硅料行业,重新陷入比拼规模,比拼成本,比拼综合实力的时代。

硅料的“木法时代”还要持续到2024年底,等TOPCON进入“中级”阶段,必须使用“N”型硅料才结束硅料内卷。

硅料结束“内卷”的时间大概率在2025年。

精彩讨论

知行不貳05-14 04:13

抱歉,我对硅料厂之间并无偏好,但不得不在你自得其乐的文章下的评论区给你科普一下。
在拉晶工艺中,可以在往坩埚放入高纯多晶硅的同时就放入参杂元素然后抽真空加热熔融(共熔法),也可以经过抽真空并熔融成硅液之后,再往这一锅硅液里加入掺杂元素(投杂法),或者是镓(p型)或者是磷、锑(n型),然后通过引晶缩颈放肩转肩等等步骤最后取得一根单晶硅棒。
所以在放入需要掺杂的元素之后,这一锅就确定好了会拉出相对应参杂类型的单晶硅棒。不可能在一锅中同时放镓、磷(锑)两种迥异的参杂元素,然后单独的先拉出来参杂磷(锑)的n型硅棒,然后再拉出来参杂镓的p型硅棒。
打个通俗点的比方,我想煮一锅红豆粥一锅绿豆粥,我只能用两个锅分别加水淘米放豆子然后插电开始煮,不可能把红绿豆大米水全部放一个大锅里头,煮到稀烂之后先舀出半锅红豆粥然后再舀出半锅绿豆粥,这样一起煮我只会得到一大锅红绿杂豆粥而已

强哥12105-13 22:57

光伏最终比拼的是发电成本而不是纯度几个9。通威自赌它多一个9能赢,但是如果钙钛矿叠层在2年内能量在,估计就没人在意硅料好一点差一点,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叠层后的总转换率上,它可能反而是输家。

Dolphiner05-13 20:47

为老杨点个赞。为了达到N型电池组件的极限转化效率,完全有可能需要使用越来越高纯度的多晶硅作为原材料,现在26%左右的电池转化率才只是开始呢,以后就看各家企业如何竞争了。能低成本生产高品质的硅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石金778805-14 13:44

颗粒硅卷死棒子硅是必然

知行不貳05-14 11:46

n型

全部讨论

抱歉,我对硅料厂之间并无偏好,但不得不在你自得其乐的文章下的评论区给你科普一下。
在拉晶工艺中,可以在往坩埚放入高纯多晶硅的同时就放入参杂元素然后抽真空加热熔融(共熔法),也可以经过抽真空并熔融成硅液之后,再往这一锅硅液里加入掺杂元素(投杂法),或者是镓(p型)或者是磷、锑(n型),然后通过引晶缩颈放肩转肩等等步骤最后取得一根单晶硅棒。
所以在放入需要掺杂的元素之后,这一锅就确定好了会拉出相对应参杂类型的单晶硅棒。不可能在一锅中同时放镓、磷(锑)两种迥异的参杂元素,然后单独的先拉出来参杂磷(锑)的n型硅棒,然后再拉出来参杂镓的p型硅棒。
打个通俗点的比方,我想煮一锅红豆粥一锅绿豆粥,我只能用两个锅分别加水淘米放豆子然后插电开始煮,不可能把红绿豆大米水全部放一个大锅里头,煮到稀烂之后先舀出半锅红豆粥然后再舀出半锅绿豆粥,这样一起煮我只会得到一大锅红绿杂豆粥而已

光伏最终比拼的是发电成本而不是纯度几个9。通威自赌它多一个9能赢,但是如果钙钛矿叠层在2年内能量在,估计就没人在意硅料好一点差一点,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叠层后的总转换率上,它可能反而是输家。

通威组件光电转换率比其他组件高了吗?五大六小认可吗?

05-14 13:44

颗粒硅卷死棒子硅是必然

05-14 15:41

单晶硅料,区别N型还是P型,表面是按下游应用产品种类分,本质是按纯度分,就是N>P,就像纯净水>自来水。至于掺杂环节,那是硅片厂的事。你用自来水也可以生产红豆汤,用纯净水也可以生产红豆汤,这是P和N的区别。你想表明的是,用纯净水生产的红豆汤,比用自来水生产的要好,到这都是对的。错在哪里呢,就是上面一个朋友说的,你要生产红豆汤和绿豆汤,那是掺杂层面的问题,那是硅片厂的事;其次,你硅片厂不可能同时生产红豆汤和绿豆汤。

05-13 20:47

为老杨点个赞。为了达到N型电池组件的极限转化效率,完全有可能需要使用越来越高纯度的多晶硅作为原材料,现在26%左右的电池转化率才只是开始呢,以后就看各家企业如何竞争了。能低成本生产高品质的硅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05-13 23:31

电池高效,好的硅片是基础,好硅料又是好硅片的基础,都是必要条件,但不充分

你没必要天天吹,一个股散户越来越多涨不了

05-14 00:28

厉害厉害,通威无敌,买买买!

05-13 20:45

请问价值兄,Topcon从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效率除了硅料纯度的差异,还需要哪些技术上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