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VS 1566%,ETF规模飙升的秘密~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8喜欢:7

今年以来,我国ETF发展趋势加速。

一、得ETF者得天下

Wind统计显示,一季度末ETF市场总规模2.4万亿元,新增近3500 亿元。从新基金发行规模看,一季度新成立28只ETF产品,总募资规模270.61亿元;而对比下,一季度全市场主动权益类基金新成立规模达到了164.42亿元。

也就是说,我国被动权益产品的扩张速度,已大幅超过主动权益产品,而这大概率是一个长期趋势。

以全球共同基金规模第一的美国来说,截至2023年底,美股被动基金规模超越美国主动基金。

美国被动基金资产总规模为13.293万亿美元,折合94.61万亿元人民币;同期,美国主动基金资产总规模为13.234万亿美元,折合94.1877万亿元人民币。

美国市场ETF势不可挡。截至2023年底,被动ETF过去5年吸引资金净流入达2.5万亿美元,同期,ETF之外的被动开放式基金吸引资金净流入为3860亿美元。

为什么有这种结果,以国内来看,个人觉得有几个原因:

1、费用低、门槛低,对比主动权益的1.2%-1.5%管理费,指数基金0.15%-0.5%的管理费堪称便宜;对比50万的港股通额度,以及大部分人开不了的美股,通过ETF参与只要100元即可。

2、持仓透明,定期更新,不会漂移,成分公司和权重是公开的,而且每年成分股会根据指标而调整,对比下,投主动权益最大的问题是,持仓只是季度公布,中间你不知道它买了什么,又会买什么,是不是有猫腻,会不会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

3、具有舆论优势,基金经理不会被骂。主动基金的基金经理亏钱会被骂,而指数基金跟踪指数,避免了舆论风险。

4、抄底资金多,指数基金越亏损可能规模越增长。因为持股透明,不担心随便换股,指数基金如果亏钱,可能引发长期资金增持,不少亏损较大的指数基金,规模反而增长很快。

二、两只有特点的ETF

一直有读者要求介绍当下市场下,有特点的ETF产品,今天就分析两只各有特色,第一或者唯一的ETF。

1、上证指数ETF(510210)
这是我国第一只跟踪上证指数的ETF,由富国基金在2011年1月成立,拥有较长的运营时间和较大的规模。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简称“上证指数”或“上证综指”,其样本股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

首先,上证综指的股票覆盖面很广,包含了在上交所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是股票市值和交易量很大的指数,基本反映了中国整体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它的前三权重股是贵州茅台中国石油农业银行

其次,上证综指在风格上更加均衡,代表了大中小盘股股票的综合表现,有利于全面把握大中小盘股票的表现;

再次,上证综指的行业分布也更加均衡,从而分散行业风险。

第四,投资工具作用,在传统思维里,上证指数如低于3000点,可被视为市场处在低位,就有长期资金来抄底,通过上证指数ETF方便资金进出。

从定期报告可以看出,上证指数ETF的主要持有人是机构,去年底占比63.32%。

而基金的份额也是一路上升,一年多时间,从2022年底的10.63亿份,飙升到最近的84亿份,规模增加690%以上,1月底更是一度接近125亿份(当时上证指数2788点附近),显示出上证指数ETF的投资工具作用越来越被市场所认识。

总体来看,这是一个跟踪中国A股整体表现的宽基指数产品,上证指数又是国内股民最关注的一个指数,所以具有战略价值和战术工具作用。

2、纳指科技ETF(159509)

纳斯达克100指数大家比较熟悉了,昨天又创了盘中新高,这是一只科技指数,其100只成分股均具有高科技、高成长和非金融的特点,可以说是美国科技股的代表。

但是,在纳斯达克100指数里面,并不全部就是大家以为的科技股,

举个例子,百事可乐、露露柠檬星巴克,包括很多消费的、传媒的、医药的股票,其实都是纳指100重要的成分股。

纳斯达克100指数成分股来看,今年表现好的公司大部分是科技股,如英伟达美光科技META,英伟达今年上涨91.09%,近3年上涨568.03%。

再看表现差的非科技公司,如露露柠檬今年跌了32.16%,华纳兄弟今年跌了27.94%,近三年跌了75.78%,星巴克近三年跌了31.79%。

纳斯达克科技指数,就是剔掉了消费、医药、传媒等非科技公司,保留了3、40只左右科技股,放在一起,编了一个指数,景顺长城管理的纳指科技ETF就是这样一只跟踪纳斯达克科技的指数产品。

这个是市场的独家品种,不光在中国,在亚太、在全球都只有这么一只。因为纳斯达克和景顺长城股东Invesco是天然的非常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因为Invesco发行了最大的纳指100的产品,所以基于这样的渊源,景顺长城找纳指公司申请到了独家的纳指科技的开发权。

从业绩表现看,纳指科技ETF2023年7月成立以来净值增长27.89%,今年净值增长19.02%,是要大幅高于纳斯达克100指数今年涨幅(10.52%),这里面体现的就是美国科技股的集中度和锐度。

这样的产品也受到市场的认可,该基金规模从去年7月发行时的4.5亿规模,飙升到现在的75亿规模,规模增加1566%以上

总体看,在剔除消费、传媒、医药股后,纳指科技ETF强化了科技属性,这也是纳斯达克市场的精髓所在,加上指数跟踪产品的唯一属性,受到市场欢迎也是比较合理的。

今天举的这两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怎样从国内ETF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找到产品的差异化,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优势,如何强化产品的投资属性。从行业分析角度看,该两只产品都是很有典型意义的,也值得重点关注。

@今日话题 #星计划创作者# $上证指数ETF(SH510210)$ $纳指科技ETF(SZ159509)$

免责声明:基金有风险,不保证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一定盈利,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所涉及的股票、基金等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全部讨论

感谢仓都加满君的推荐 纳指科技ETF,科技浓度更高,感兴趣的球友可以关注$纳指科技ETF(SZ159509)$

05-16 15:38

散户类机构化是市场发展趋势,在美国和中国都一样。ETF是得力助手,省心、放心!

05-24 22:02

这科技板块是咋了,怎么还跌啊,科创50在小程序“什么指数热”上的排名都下降了

05-19 18:19

请教下如何查询该指数的估值水平?

能不能讲讲标普的和标普信息科技那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