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1

从商业角度聊聊蛋壳公寓的事。


其实二房东的生意模式是问题不大的,属于实业范畴。
本质就是低价收房子,改造装修,增加点溢价转租给租客。这个是靠个人眼光收房子,找到对品质略有需求的租客,赚点装修溢价。最多分割时间和空间转租,增加个房间,弄个民宿、拍摄啥的,类似于零售业的批发转零售。拿自己的房子改造出租的,更是属于old school 中的old school,实业中的良心。


问题在于,蛋壳们把二房东生意做成了资金盘。


核心在于收取租客长期的租金和押金,却按短期(比如按月)付给房东。这就人为制造了一个资金池,因为现金是溢出的,有留存。


房子收得越多,资金池越大,蛋壳们越高兴,这钱比实业来得快多了。当然蛋壳们作为资金盘管理人,这么辛苦,总归员工来点激励吧,总归高管喜提豪车吧,不然队伍怎么带?


什么?你没钱付全年租金,租金贷伺候,总有一种产品,让你生活瞬间变得貌似“容易”。银行巴不得做年轻人的贷款生意,因为他们掌握征信,吃定了这个群体。毕竟多数是对租房品质有点要求的高学历人士,不至于为了一笔租金一辈子不和银行打交道吧?
为了抢占市场,扩大这个资金盘,蛋壳们甚至会高价收房,低价(相对有性价比)出租。再次重复,人家做的是金融生意,资金盘越大越好,现金流越多越好,至于什么一点点差价,那是实业思维,老掉牙了。


随着蛋壳们规模扩大,他们又把这个故事讲给资本市场听,把租约债权来个资产证券化,打包成ABS在资本市场兜售。相当于一个租约能杠杆好几次,如果不理解可以观摩一下蚂蚁的债权打包套路,非常相似。


同时,蛋壳们的公司本身蒸蒸日上,股权投资、IPO再来一波,互联网创业早期亏钱的多了去了,蛋壳们不但现金流强劲,而且一笔笔租约都是真实存在的,盈利模式张弛有度,深受资本市场欢迎。这不,一边蛋壳出事,一边人家美股还大涨了一波。


这样一套搞下来,蛋壳们理论上可以无限旁氏下去,从鱼头吃到鱼尾,还能吃N遍。但问题在于,一旦扩张受阻没有大量新房子收进来怎么办?租客没那么好找房子大量空置怎么办?拆东墙补西墙流动性危机怎么办?资本市场突然不陪蛋壳们玩了怎么办?
比谁跑得更快。


其实长租公寓跑路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几个月前,各地已经出现集中跑路,说白了就是市场扩张到了极限,大鱼吃小鱼,小鱼先死,但本质上都是一种鱼,大鱼也活不久,蛋壳鸡飞蛋打,只是早晚的事情。


幕僚长一直强调认知提升的重要性,认知就是钱。其实这些套路,早不是什么新闻,有基本商业和金融认知的人,应该一眼就明白。


如果你早就理解蛋壳们这些套路,你还会找蛋壳租房吗?如果你至少看看前几个月的新闻,你难道不该尽快止损换房吗?直接找房东租房看看身份证不好吗?长付租金的合同能乱签吗?


现在绝大多数讨论都在纠结是谁的责任,其实意义不大。蛋壳确实是责任人,银行无所谓置身事外,租客、房东都是受害者。但是法律的执行成本是很高的,告赢了蛋壳又如何,它烧掉的钱怎么再赔你呢?房东和蛋壳的委托合同失效了,他也只能止损收房。
成本永远不会消失,成本永远只会转嫁到弱势的一方。


年轻的时候,当一次韭菜,不是太坏的事情。毕竟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永远都会在不经意间给你带来苦涩。


重要的是,你得从中深刻地学点东西,提升认知,早点抓住自己的产权,不要总是成为被迫吃苦巧克力的那个人。

$蛋壳公寓(DNK)$ $阿里巴巴(BABA)$ $拼多多(PDD)$ 

全部讨论

2020-11-23 21:43

这几年京沪资本的吃相越来越难看了,比如 ofo,二手车还有蛋壳。。。

已经告知朋友,离刚创立不久的京沪新公司远一点。。套路/坑人的多,企业经营的基本上一塌糊涂。。

2020-11-23 22:41

只是肥了一堆套现离场的不如🐔的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