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MSCI A50,聊几个重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3喜欢:4

近期发行上市的MSCI A50ETF无疑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重要宽基,关于此指数的介绍网上已经有很多,本篇不打算累述,笔者整理了几个要点供各位参考。

1. 国外知名厨师来做中国菜。

目前全球有两家最负盛名的指数编制公司,一家是全球排名第一、位于美国的MSCI(明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摩根士丹利公司;另一家是全球排名第二、位于英国的富时罗素公司。

由这两家公司所编制的指数,是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渠道。

MSCI A50指数全称为“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是由MSCI公司编制的、从沪股通深股通可投股票中、按照一定规则选取50只股票构成的指数。

其中沪股通港股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北上资金通道,基本涵盖了所有A股大盘股,因此对筛股范围不用有担心。

也就是说,菜还是中国菜,只不过区分于以往国内厨师(主要是中证指数公司和国证指数公司),这次是由国外知名大厨来负责掌勺。

不得不说,这个大厨还是很有水平的,中西结合做出的中国菜不但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而且既符合外国人的口味、也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2. 编制规则的特色。

MSCI有11个板块行业分类,先从每个板块中选出两个流通市值最大的股票,这样先选出了22只大盘股票,然后从剩下的互联互通A股范围里选择剩余的28只市值大的股票。

板块内采用市值权重,并将板块总权重标准化至与母指数权重相等,并且在指数规则上也约定了单个行业最高不超过20%。

在行业配置比例相对均衡的前提下,指数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同时每季度进行指数样本调整。

最终选样结果如下:

简单总结一下这个指数的特色就是:大盘龙头、行业齐全、配置均衡。

3. PK赛,大盘宽基指数哪家强?

大盘宽基指数备选池中又多了一枚壮丁,但不少有选择困难症的反而更加头疼。

其实从基本面上来说,在一众大盘宽基指数中,MSCI A50在编制规则上相较而言更具优势。

毕竟我们投资宽基指数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散单个行业风险,而MSCI A50在这点上做的更好。

以最近五年数据来看,MSCI A股年化收益率达到15%,超过了富时中国A50的10%,上证50的8%,沪深300指数的8.4%。

这个表现也超越了质地不错的深证红利指数。

其实这个结果很好理解,相较传统宽基,避免了普遍存在的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占比过高的问题。

过去几年,消费、医药、科技、新能源等优质板块接连表现,唯独金融地产板块凄凄惨惨戚戚。

未来市场如何演绎我们很难预测,因此行业配置更佳分散和均衡的MSCI A50或许可以解决不少人的选择困难症。

4. 指数的估值难题。

比较遗憾的是,目前无法找到关于此指数估值的数据源。

不过这也并非不能克服的困扰,参照其他类似A股大盘宽基指数即可,比如参照中证100沪深300等。

MSCI A50和中证100沪深300等类似指数的相关度是非常高的,因此在某一时间区间内的趋势必然是同向的,他们之间的不同主要在于行业配比不同带来的波幅差异,可以将MSCI A50理解为增强版的大盘指数。

5. 跟踪指数的4只ETF怎么选?

四只基金规模都还可以,费率也都一致,由于跟踪的都是同一指数,不管买哪只长期收益相差也不会很大,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这里没必要过度纠结。

这里没有广告也不得罪人,萝卜青菜各取所爱吧。 

6. 展望未来,超额收益能否持续?

从过去五年回测的数据来看,MSCI A50指数过去五年的表现超过了我们常见的一众宽基指数,比如上证50富时A50中证100沪深300,甚至超过了以聚集大白马为傲的的深红利。

那么展望未来,MSCI A50是否依然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超额收益?

答案是不一定的。

市场是混沌的,我们也很难预测未来众多细分行业中,哪个行业将成为那只最耀眼的领头羊。

由于不同宽基指数中不同行业占比不同,恰好领头羊行业占比多的指数明显就有了优势。

MSCI A50给选择恐惧症患者们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既然市场不可预测,那就完全放弃预测,不再纠结。

假设只能持有一只ETF,MSCI A50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均衡的将各行各业龙头一网打尽。


欢迎关注公众号:ETF先锋团

 @今日话题    @ETF星推官   @雪球创作者中心    @蛋卷基金  

 #雪球ETF星推官# #雪球星计划#  

 $A50ETF(SZ159601)$   $中国A50ETF(SH563000)$   $沪深300ETF(SH510300)$  

全部讨论

2021-11-27 11:49

MSCI A50 特点是大盘龙头、行业齐全、配置均衡。从过去看比沪深300和深红利,表现更好。这三个指数均不错。我个人感觉可以定投它们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