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公寓暴雷:蛋壳破了,孵出一只“毛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3

有人合谋造了两坨翔,好消息是,大家有希望只吃一坨 

今年4月初,瑞辛咖啡造假实锤的时候,除了瑞幸以及陆正耀如何收场,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被追问——中国下一个暴雷的会是谁?

 

现在,这个问题可能没了悬念,新一条垂死巨兽出现。

 

11月9日,数百人聚集蛋壳公寓(DNK)北京总部维权,现场甚至一度爆发肢体冲突。报道说,到11月17日,蛋壳北京总部已经装不下维权的队伍,人多到在楼外排起百米长龙。杭州、武汉、西安……各地的蛋壳租户、房东、合作商……纷纷行动起来。

 

从小黄车OFO,到瑞幸,到如今的蛋壳公寓,你能发现一模一样的剧情再演了一遍:一个膨胀的野心和资本合谋,一个未经验证不知前路的所谓商业模式创新,在烧钱支撑下的疯狂规模扩张。 

 

与这个“商业创新”共生的是,单位收入小于单位成本、规模越大亏损越多的死结。危机越变越大的时候,瑞幸选择了财务造假试图掩盖,丑闻曝光后不得不断臂求生。

 

蛋壳的局面却比瑞幸凶险了许多:对除了合作商和员工之外的人,避开瑞幸危机只需要换个店买咖啡,而蛋壳危机中,已经被裹挟进来的数十甚至百万房东、租客,却不是想下船就能下船。

 

蛋壳接下来的命运会更像瑞幸——断臂之后艰难求生,还是会更像小黄车轰然猝死?但相比之下,这不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

 

据说,蛋壳2019年经营的公寓数量为43.83万个。这意味着,背后牵扯的是几十万房东交出了房子但拿不到租金,以及更多的租房者交了房租却无家可归。这已经不是这家公司的商业冒险成败的问题,这就是社会的问题了。

 

摆在社会面前的重要问题至少有几个:1.蛋壳的烂摊子接下来会谁来接管怎么接管?2.蛋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这个烂摊子曾经有可能避免吗?3.可以有什么(监管)教训?怎么避免下一个类似情况出现?

 

管,还是不管,都是难题,管,就要克服各种难题和成本,以及潜在的商业道德风险;不管,数十上百万的员工失业、房东拿不到租金、租户“无家可归”……

 

现在的局面看起来像是:一小群冒险家造了几坨翔,好的一面是,政府和社会有希望只吃下一其中一部分。

 

 

一,接不接、怎么接,都是难题

最新的消息说,北京市住建委已经针对蛋壳公寓成立了专办小组,“希望能平稳解决此事”。专办小组在邀请自如、我爱我家等机构洽谈合作与收购,进一步说我爱我家有可能接盘。

 

我爱我家会接盘吗?接盘会遇到哪些问题?我爱我家也好,政府、其他潜在接盘者也好,无疑需要翻过几道坎:

 

1. 首先就有个问题,以什么对价接盘,接盘的资金负担怎么扛? 

 

近日“接盘”传言之下,蛋壳公寓在纽交所的股价接连暴涨,包括当地11月17日-18日两日间,从1.4美元接连暴涨至4.57美元,换手率高达509%, 11月19日盘前一度涨逾14%之后下跌,20日涨4.96%。

 

按暴涨后的股价4美金,吃下全部股份需要7亿多美金,吃下51%的股份要近4亿美金,这个难度并不适合现在总市值九十多亿人民币的我爱我家。换股?当初蛋壳C轮融资时估值已超20亿美元,大概现在股价的两倍半,按4块收购/换股,都意味着此前的机构投资者巨大的亏损。达成协议难度大。

 

2.对于接盘者,可见的持续亏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头,谁能扛到不再亏损?

 

蛋壳成立至今从未盈利过,越扩大越亏得多。2017-2019年分别产生净亏损2.7亿元、13.7亿元和25.2亿元,2020一季度净亏损12.3亿元,亏损扩大逾50%。更可怕之处在于,这意味着蛋壳(也许包括所有长租公寓)没有找到可以生存下去的可行商业模式。

 

所以这些高进低出的在管公寓必然延续亏损惯性相当长时间,要盈利,必然降进价、涨租出价,会导致大量租客退租、房东收房吗?又将侵蚀目前蛋壳被看中的价值——规模。

 

3.接盘中的商业道德风险,至少是政府角色不能忽视的问题。

 

谁是这一轮炒作中的抄底敢死队?暂不清晰。有分析说,蛋壳股价大涨原因并不在于接盘方是谁,而在于其被妥善处理的可能性较大。

 

自1月17日上市至11月16日,蛋壳股价从13.5美元一路下跌至1.37,211个交易日成交额1.08亿美元,日均仅50万美元,意味着,上市之初的主要持股机构还未完成高位退出。

 

在蛋壳过去几年亏损持续扩大、又越亏越扩张的这一路狂奔中,无论当初入局的风投资本、或者近几日的抄底敢死队,试问在蛋壳的雪崩里,谁又是那片“无辜的雪花”呢?

 

那些“无辜的雪花”——房东、租客——现在倒是有眼前的焦虑:如果运营停顿,租户们可能“无家可归”,甚至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还银行贷款;房东们明明房子已经出手了,却拿不到应得的房租。

 

然而,政府接盘,或者协调其他机构接盘,将传递怎样的一种政策刺激和市场预期?这种客观上形成的对冒进和挟持公众的变相鼓励,当然是一种沉重的道德风险,是政府角色的大忌。

 

所以,是接盘还是接管?残存的最大可能性也许是,政府协调我爱我家(或者其他公寓经营商)以服务者身份托管,尽量保障房东、租户利益,保持社会稳定为底线。

 

 

二,何以至此?

 

蛋壳搞的是怎样一种“商业创新”?今日的局面曾经可以避免吗? 

 

成立于2015年的蛋壳公寓,于2020年1月17日正式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其规模一路高速扩张,2019年经营的公寓数量为43.83万个。推动其高速狂飙的关键因素在于——高进低出的获取房源模式以及被业界称为所谓巨大创新的“租金贷”。

 

善泳者溺于水。蛋壳的所谓优势后来成为推倒它的最初那块多米诺骨牌。

 

近年的创业领域,尤其是鼓吹互联网科技的领域,C位上的创业者都默认了流量为王这样一个前提,足够的流量规模才能吸引风险资本的关注,迅速实现早日上市、财富暴涨、风投获利。

 

对于分散式长租公寓赛道的创业者,房源、租户是流量核心,蛋壳的另类创新应运而生:“高进低出”——给房东高价,迅速获取房源;给租户低价,迅速获取租客。

 

高进低出必然产生亏损,规模增长越快,亏损规模越大。怎么办?长租公寓所谓第二个重大商业创新产生——“租金贷+长贷短付”——诱导甚至逼迫租客办理租金贷,银行将年度/半年度房租贷款一次性汇至公寓运营商,租客则可按月向银行分期还贷,公寓运营商按月/季向房东付租金。租金贷极大帮助运营商沉淀资金池,用以扩张规模,以时间换空间。

 

几千年来,人类的生意从来还没打破“低进高出”的基本模型——售价高于成本、差额产生毛利、利润。

 

蛋壳的计划不外乎期望获取更长时间,使其得以从“高进低出”切换到“低进高出”。这个平衡点到来前,需要跨越几个坎:

 

1.规模足够大就要有足够长的腾挪时间,到底多长?相信蛋壳也不知道,他们也是在一面突进一面寻找。

2.迟早换到高进低出,这个时间点到来时,蛋壳已经规模大到地位极其强势、大量的房东和租客不得不接受这个压低房东租金、提高租客租金的局面;而分散式长租公寓的竞争战刚刚开打,经营者期望的垄断/寡头局面遥遥无期。

3.以上这些都赶在其“租金贷+长贷短付+持续融资”获取的腾挪空间用完之前,所以尽量花的克制花的慢,然而这又与其快速扩张规模的本能地违背。

 

要同时严守这些条件,很难。蛋壳的狂飙进程没有实际上兼顾到两头,蛋壳也没有等到这个模型的答案。显然其他长租公寓现在也还没有答案。

 

 

三,吃一堑能长一智?

 

无论如何收场,面对蛋壳今日的一地鸡毛,每一个相关方或许都可以有新思考:

 

1.   面对明显高于行情的租金,房东是安心笑纳还是多一分防范?

2.   面对明显低于市场的租金和摆在面前的复杂合同,租客如何自我保护,养成一个怎样的态度对待这一份以及一生中总会源源不断的合同?

3.   蛋壳的暴雷,是歪嘴和尚年坏了经,还是长租公寓本就算不上好经?长租公寓这个新物种,是徒增一个二房东、提高社会交易成本,最终堕落成某些网友所说的“垃圾中介”?还是成为一个社会居住新服务的提供者、增值价值的创造者?

4.   面对蛋壳公寓包括其他一众长租公寓的野蛮生长,以及不时出现的偏离商业道德、挟持社会的商业冒险和灰色行为,屡屡偏离公平交易,屡屡变形的所谓商业创新,政府怎么管,如何能吓阻住类似行为一再发生?

…………

 

至今的每一次长租公寓暴雷的事件中,银行都扮演了一个重要却不敢说完全光彩的角色。比如在蛋壳事件中,唯一向蛋壳发放租金贷的银行,微众银行,以及承担某种监管责任的母公司腾讯,他们又在其中复盘到了怎样的教训?

 

贡献再大,地位再高,也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啊。

 

你看,友商阿里也都表态了,会和蚂蚁一起,“积极地配合和拥抱监管”,腾讯是否和会和微众一起,深刻学习和领会相关精神?比如,“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可以参考阿里的“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贏”的丰富内涵。

 

推荐两篇文章仅供腾讯和微商银行相关人士学习:第一篇《财政部副部长:要防止金融科技诱导过度金融消费》,第二篇《尚福林谈金融监管:需警惕经济过度金融化等致金融风险上升》。

 

不用谢。

全部讨论

2020-11-23 15:17

哪里抄来的 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