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项目被微软砍了!再也不能在Windows装安卓应用了?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3 月 5 日,微软在 Windows 开发文档的安卓子系统 WSA 部分进行了重要「更新」,宣告:

微软将终止对安卓子系统(Windows Subsystem for Android,简称 WSA)的支持。

具体来说,从 2024 年 3 月 5 日起,Windows 11 用户就无法通过微软应用商店安装安卓子系统。之前已经安装的安卓子系统,用户可以在未来一年内继续使用,微软将继续提供技术支持。

而自 2025 年 3 月 5 日起,微软就不再支持 Windows 上的 Amazon Appstore 以及所有依赖于 WSA 的应用程序和游戏。届时,也将宣告 Windows 安卓子系统项目的彻底死亡。

中文翻译非官方,仅供参考,图/微软

一石激起千层浪。微软的公告一方面激起了网友对于微软「大刀部」的疯狂吐槽,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安卓子系统 WSA 的讨论。

回想 2021 年,微软刚刚面向开发者推出 WSA,兑现了 Windows 11 发布之时对原生兼容安卓应用的承诺。等到第二年正式推出,用户终于可以在 Windows 上使用海量的安卓应用,而不用在手机与电脑之间进行频繁的切换。

但也仅仅过去一年多,WSA 就宣告了「退场」。不过其实也不意外,从微软在 Phone Link(旗下手机 PC 互联应用)上更新支持应用投屏使用开始,也许就注定了 WSA 的结局。更甚者,从一开始或许就注定了。

而在某种程度上,微软到底需不需要「融合」安卓应用生态,放在今天也是一个值得重新考虑的问题。

WSA:微软拥抱安卓的“缝合怪”

WSA 全称是 Windows Subsystem for Android,顾名思义就是在 Windows 里面塞下了一个安卓子系统,而且是完全开源的 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理论上基于英特尔的「Bridge」技术,WSA 可运行所有适配安卓系统的应用,微软在正式推出 WSA 时就宣布通过了超过 5 万款应用的兼容验证,而且安卓应用可以视为一个独立应用固定在开始菜单或者任务栏上,就像一个正常的 Windows 应用。

这里另外需要解释一下,英特尔 Bridge 本质上和苹果 Rosetta 2 一样都是起到转译的功能,但 Rosetta 2 是将 x86 的 MacOS 应用转成 arm 架构,Bridge 则是将 arm 的安卓应用转译成 x85 架构。

WSA 确实给 Windows 11 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Android apps on your PC,图/微软

海量丰富的安卓应用可以在大屏的 Windows 设备上直接使用,很多原本被局限在手机上完成的任务也能在电脑快捷地完成,不需要来回切换。

更别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国内厂商死活只做 App、不做 Web,网页体验一团糟,这部分在 Windows 11 上也完全可以用安卓应用替代网页。

同时与 Windows 平台上的安卓模拟器应用不同,WSA 还能调用 Windows 系统本身支持的网络代理、硬件加速、摄像头以及传感器等硬件。

这些都是好的一面,由于自身和外界的因素,WSA 的体验从来就没有好过。

面世两年,WSA 为何中道崩殂?

如果不是微软的一纸公告,很多人可能早就忘掉了 WSA。如果说微软正式发布 WSA 的 2022 年,从媒体到了不少国内外 Windows 用户都在热衷谈论和使用,那这种讨论很快就开始消声觅迹。

一方面,由于微软 WSA 默认使用的应用商店是亚马逊的应用商店,虽然也能经过折腾绕开甚至安装谷歌的 Play Store,但少了谷歌 GMS 的生态加持始终难以称得上完整的安卓体验;

另一方面是 WSA 实际上的转译效率和兼容性都不理想,不说和苹果 Rosetta 2 相比,但大量的游戏和应用都无法基于 WSA 正常运行。

运行 TikTok,图/微软

这也就怪不得,WSA 自始至终都没有成气候。相比之下,Google Play 游戏电脑版专注于需求更强烈的「桌面安卓游戏」场景,谷歌也在一直有条不紊地推进游戏的兼容适配和体验优化。

但比起微软在 WSA 项目上自身的问题,恐怕更为关键的原因还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多设备互联解决方案的成熟解决了应用与数据互通问题,用户并不需要Windows上的“安卓子系统”。

正如前文提到,今天人们离不开手机里海量的应用,甚至是数据。微软的 WSA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应用」的打通,而手机厂商转战 PC 还带来了新的互联方案,连带打通了「数据」。

微软 WSA 刚推出的 2021 年,不管是手机、手机兼PC厂商(OPPO、vivo、小米和荣耀)还是老牌 PC 厂商(戴尔、华硕、联想和惠普),都有自家的互联方案,可将手机屏幕「投屏」到电脑上并操作,也能支持文件和剪贴板等数据的互通。

图/ OPPO

甚至是微软,也早在 Your Phone(后来更名为「Phone Link」)上支持了部分三星手机的多应用「投屏」运行,后来又扩展到了荣耀、ROG 以及 OPPO 系的部分机型上,同时也支持文件互传、剪贴板/通话/短信同步以及媒体控制等功能。

除了形式与 OEM 品牌的互联方案不同,到更名 Phone Link 的时候,微软的这套方案在适配机型上完全可替代 WSA,在 Windows 上实现更好的手机互联体验。

同时针对 iPhone 机型,Phone Link 也做了大幅的适配,虽然不可能像安卓手机一样打开应用,但也实现了接收通知、收发短信/电话等,包括在 Windows 上直接回复 iMessage 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前文我们说到 WSA 是基于英特尔的「Bridge」技术进行转译,也在去年初推出了 Intel Unison,一款连接手机和电脑进行协同的 Windows 应用,类似微软 Phone Link。也从侧面说明了,就连英特尔也不看好微软的 WSA 方案。

Intel Unison,图/英特尔

科技行业瞬息万变,如今AI硬件时代来临,WSA 也好,Phone Link 也罢,对当下的微软来说,成功或失败都不再重要。

微软的未来是 Copilot ,不是 Windows

尽管在大众看来,微软始终与 Windows 的概念捆绑在一起,但实际上微软个人计算业务已经远远地被云业务甩在了后面。

尤其得益于生成式 AI 的浪潮,拥有OpenAI这张王牌的微软在过去一年吃尽红利,智能云营收高达 962.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6%,超越亚马逊 AWS 成为了全球第一大云厂商。营业利润更是达到了 447.9 美元,碾压亚马逊 AWS 和谷歌云。

去年底,微软 CEO 纳德拉还公开宣称,微软是一家 Copilot(AI 助手)公司。

图/微软

日前雷科技已报道,微软即将在3月28日推出两款Surface硬件,这是微软第一代AI PC。可以看出,微软的所有重心都在转向 AI 和云,在 Windows 业务上也希望消费者和企业订阅云电脑而非购买 Windows 电脑。

微软在 2021 年发布 Windows 11 并大力宣传 WSA 的时候,我相信微软是真的希望通过整合安卓生态改变 Windows 平台的体验。

但时代变了,大人。生成式 AI 作为一种技术已经让全世界看到了它的颠覆性能力,对于手机、PC 以及更多设备产品的改造也正在酝酿和探索,PC 是更需要手机的互联?还是 AI 的改造?微软早有了答案。

从这个角度来说,安卓子系统的想法可能打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退场」的命运,三五年后,安卓恐怕都不会是今天的安卓,Windows亦如是。$微软(MSFT)$